注塑成型在注塑工業中的發展概況
發布時間:2019-06-13 14:14:47 點擊次數:2531
塑機輔機在塑料機械行業中的發展概況
注塑是以相對分子質量高的合成樹脂為主要成分,并加入其他添加劑,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塑化成型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一般相對分子質量都大于一萬,有的可達百萬。在加熱、加壓條件下具有可塑性,在常溫下為柔韌的固體。可以使用模具成型得到我們所需要的形狀和尺寸的注塑制件。其他的添加劑主要有填充劑、增塑劑、固化劑、穩定劑等其他配合劑。
注塑工業是一門新興的工業。注塑最初品種不多,對它們的本質理解不足,在塑件生產技術上,只能從注塑與某些材料如橡膠、木材、金屬和陶瓷等制品的生產有若干相似之處而進行仿制。從1910年生產酚醛注塑開始,注塑品種漸多,在生產技術和方法上都有顯著的改進。雖然注塑工業的發展只有近100年的歷史,但其發展速度卻十分迅速,1910年世界注塑產量只有2萬噸,到2014年產量達到了2.99億噸。目前,注塑品種已有300多種,并且每年仍然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
我國的注塑工業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初期,新中國成立前夕,我國只有上海、廣州、武漢等個別大城市有塑件加工廠,只有酚醛和賽璐珞兩種注塑,1949年全國注塑總產量僅有200噸,從1958年我國第一次人工合成酚醛注塑開始,我國的注塑工業得到迅猛發展,1958年我國注塑產量為2.4萬噸,1965年為13.9萬噸,70年代中期引進的幾套化工裝置的建成投產,使注塑工業有了一次大的飛躍,1979年產量為94.8萬噸,1988年猛增到135.42萬噸,2000年已達到200萬噸。近20年來產量和品種都大大增加,許多新穎的工程注塑已投入批量生產。目前,我國的塑件總產量在世界上已躍居第二位。據統計,在世界范圍內,注塑用量近幾十年來幾乎每5年翻一番,預計今后將以每8年翻一番的速度持續高速發展。2009年,中國注塑加工工業協會會長廖正品在包頭召開的首屆中國注塑產業論壇上說,我國注塑工業發展前景廣闊,西部地區發展潛力巨大。當今,中國注塑市場巨大,蘊藏著無限商機。今天,我國注塑制品已與鋼鐵、木材、水泥一起構成現代社會中的四大基礎材料,是支撐現代高科技發展的重要材料之一;是信息、能源、工業、農業、交通運輸乃至航空航天和海洋開發等國民經濟各重要領域都不可缺少的生產資料;是人類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的消費資料。近年來,全球注塑市場持續增長,全球注塑產量從2012年的2.88億噸攀升3.9%至2013年的2.99億噸,近幾年全球注塑產量如下圖所示。
注塑制品業是我國輕工業的支柱產業。近年來,我國的注塑制品業快速發展,其增長速度遠遠高于世界注塑行業的平均增長速度,我國注塑產量從2007年的3305.23萬噸增長到2014年的7387.78萬噸,注塑制品消費量、產量居世界首位。如圖所示。
注塑產品的應用:
①農業:薄膜、管道、片板、繩索和編織袋等,農田水利工程(多選用注塑管),農舍建筑。
②交通運輸:門把手、轉向盤、儀表板等。
③電氣工業:電線、電纜、開關、插頭、插座絕緣體、家用電器、計算機(鍵盤套件、顯示器外殼)等及各種通信設備等。
④通信產品:電話機、手機、傳真機等外殼。
⑤日常生活用品:注塑桶、注塑盆、熱水器外殼、注塑袋、航空茶杯、尼龍繩等。
⑥醫療:人工血管、輸液器、輸血袋、注射器、插管、檢驗用品、病人用具、手術室用品等。
注塑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品種繁多,性能也各不相同。
塑機輔機生產企業現狀
注塑生產的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就會出現生產效率低,不良率失控、原材料損耗大、經常性的批次報廢或客戶退貨、模具問題影響正常生產、不能按期交貨及安全生產事故等問題。日本一位注塑同行說:“注塑廠能不能賺錢,實際上看的就是生產過程的控制和管理,管理到位了,注塑機就是印鈔機,如果管理不到位,注塑機就成了燒錢機”。“通過管理出效益”在注塑廠效果非常明顯。現代注塑生產企業正由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由手工作坊式邁向自動化生產模式。然而目前國內很多企業的注塑生產仍停留在“劣質、低效、高耗”的落后的生產管理模式上,習慣于跟著“問題”后面跑,已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
國內注塑企業的管理現狀是:很多注塑企業都是從作坊式的生產發展而來,雖然企業為了承接訂單,通過了ISC9000甚至QSI6949的認證,但由于缺乏管理基礎和優秀的管理人才,離現代先進的注塑生產管理還有很大的差距。具體表現如下。
①缺乏先進的管理流程和相應的管理制度。大量的管理工作還是以“人治”的方式為主。
②工程技術管理落后,憑經驗做事,只是“knowhow”,不能“knowwhy”。一旦碰到新的問題,就束手無策了,不斷地試模和改模、不斷調整工藝,還達不到要求。
③生產過程的控制很差,企業TQC的控制能力弱,延期交貨、報廢、退貨現象嚴重。
④缺乏量化的管理機制和管理工具,憑感覺作判斷,或者客戶不滿時才發現問題,缺乏自我完善的管理機制。
⑤不重視模具和設備的保養和維護。
⑥一味考慮接訂單,缺乏風險管理意識。
⑦基礎管理工作薄弱,又缺乏必要的培訓體系和機制。
⑧人員不穩定,員工流動現象嚴重。
這種落后的管理現狀,導致企業經營產生不良后果,具體如下:
①人員職責不明確,即使明確了,也缺乏檢查和監督機制,對當事人的工作是否做到位也一無所知。管理者只能每天疲于奔命,處理不斷出現的各種問題。
②機構臃腫,工作效率低。無法評估員工的工作績效。
③設備利用率低,不良品多、浪費大。人工費、電費高,原料損耗大,成本失控。
④經常出現模具損壞現象,導致生產計劃不能按期完成。
⑤物料管理混亂,經常出現缺貨導致客戶不滿意,或者多生產造成庫存積壓導致浪費。
⑥生產質量不穩定,經常出現批次退貨、交貨延期現象。
⑦沒有量化的管理數據,訂單已經交貨了多少?庫存成品及在制品數量有多少?每天生產數量是多少?原料耗用情況如何?庫存還有多少原材料?各種不良品的比例是多少?本月應該與客戶結算金額是多少?制品的成本是多少?等等,企業管理者不清楚,或者花費大量的人工去統計分析,得到的數據又不準確。
⑧大量的應收款及壞賬,造成企業經營出現嚴重困難,甚至由此而關門。⑨員工沒有進步和提高,人員流動而影響正常生產。
注塑是以相對分子質量高的合成樹脂為主要成分,并加入其他添加劑,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塑化成型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一般相對分子質量都大于一萬,有的可達百萬。在加熱、加壓條件下具有可塑性,在常溫下為柔韌的固體。可以使用模具成型得到我們所需要的形狀和尺寸的注塑制件。其他的添加劑主要有填充劑、增塑劑、固化劑、穩定劑等其他配合劑。
注塑工業是一門新興的工業。注塑最初品種不多,對它們的本質理解不足,在塑件生產技術上,只能從注塑與某些材料如橡膠、木材、金屬和陶瓷等制品的生產有若干相似之處而進行仿制。從1910年生產酚醛注塑開始,注塑品種漸多,在生產技術和方法上都有顯著的改進。雖然注塑工業的發展只有近100年的歷史,但其發展速度卻十分迅速,1910年世界注塑產量只有2萬噸,到2014年產量達到了2.99億噸。目前,注塑品種已有300多種,并且每年仍然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
我國的注塑工業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初期,新中國成立前夕,我國只有上海、廣州、武漢等個別大城市有塑件加工廠,只有酚醛和賽璐珞兩種注塑,1949年全國注塑總產量僅有200噸,從1958年我國第一次人工合成酚醛注塑開始,我國的注塑工業得到迅猛發展,1958年我國注塑產量為2.4萬噸,1965年為13.9萬噸,70年代中期引進的幾套化工裝置的建成投產,使注塑工業有了一次大的飛躍,1979年產量為94.8萬噸,1988年猛增到135.42萬噸,2000年已達到200萬噸。近20年來產量和品種都大大增加,許多新穎的工程注塑已投入批量生產。目前,我國的塑件總產量在世界上已躍居第二位。據統計,在世界范圍內,注塑用量近幾十年來幾乎每5年翻一番,預計今后將以每8年翻一番的速度持續高速發展。2009年,中國注塑加工工業協會會長廖正品在包頭召開的首屆中國注塑產業論壇上說,我國注塑工業發展前景廣闊,西部地區發展潛力巨大。當今,中國注塑市場巨大,蘊藏著無限商機。今天,我國注塑制品已與鋼鐵、木材、水泥一起構成現代社會中的四大基礎材料,是支撐現代高科技發展的重要材料之一;是信息、能源、工業、農業、交通運輸乃至航空航天和海洋開發等國民經濟各重要領域都不可缺少的生產資料;是人類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的消費資料。近年來,全球注塑市場持續增長,全球注塑產量從2012年的2.88億噸攀升3.9%至2013年的2.99億噸,近幾年全球注塑產量如下圖所示。
注塑制品業是我國輕工業的支柱產業。近年來,我國的注塑制品業快速發展,其增長速度遠遠高于世界注塑行業的平均增長速度,我國注塑產量從2007年的3305.23萬噸增長到2014年的7387.78萬噸,注塑制品消費量、產量居世界首位。如圖所示。
注塑產品的應用:
①農業:薄膜、管道、片板、繩索和編織袋等,農田水利工程(多選用注塑管),農舍建筑。
②交通運輸:門把手、轉向盤、儀表板等。
③電氣工業:電線、電纜、開關、插頭、插座絕緣體、家用電器、計算機(鍵盤套件、顯示器外殼)等及各種通信設備等。
④通信產品:電話機、手機、傳真機等外殼。
⑤日常生活用品:注塑桶、注塑盆、熱水器外殼、注塑袋、航空茶杯、尼龍繩等。
⑥醫療:人工血管、輸液器、輸血袋、注射器、插管、檢驗用品、病人用具、手術室用品等。
注塑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品種繁多,性能也各不相同。
塑機輔機生產企業現狀
注塑生產的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就會出現生產效率低,不良率失控、原材料損耗大、經常性的批次報廢或客戶退貨、模具問題影響正常生產、不能按期交貨及安全生產事故等問題。日本一位注塑同行說:“注塑廠能不能賺錢,實際上看的就是生產過程的控制和管理,管理到位了,注塑機就是印鈔機,如果管理不到位,注塑機就成了燒錢機”。“通過管理出效益”在注塑廠效果非常明顯。現代注塑生產企業正由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由手工作坊式邁向自動化生產模式。然而目前國內很多企業的注塑生產仍停留在“劣質、低效、高耗”的落后的生產管理模式上,習慣于跟著“問題”后面跑,已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
國內注塑企業的管理現狀是:很多注塑企業都是從作坊式的生產發展而來,雖然企業為了承接訂單,通過了ISC9000甚至QSI6949的認證,但由于缺乏管理基礎和優秀的管理人才,離現代先進的注塑生產管理還有很大的差距。具體表現如下。
①缺乏先進的管理流程和相應的管理制度。大量的管理工作還是以“人治”的方式為主。
②工程技術管理落后,憑經驗做事,只是“knowhow”,不能“knowwhy”。一旦碰到新的問題,就束手無策了,不斷地試模和改模、不斷調整工藝,還達不到要求。
③生產過程的控制很差,企業TQC的控制能力弱,延期交貨、報廢、退貨現象嚴重。
④缺乏量化的管理機制和管理工具,憑感覺作判斷,或者客戶不滿時才發現問題,缺乏自我完善的管理機制。
⑤不重視模具和設備的保養和維護。
⑥一味考慮接訂單,缺乏風險管理意識。
⑦基礎管理工作薄弱,又缺乏必要的培訓體系和機制。
⑧人員不穩定,員工流動現象嚴重。
這種落后的管理現狀,導致企業經營產生不良后果,具體如下:
①人員職責不明確,即使明確了,也缺乏檢查和監督機制,對當事人的工作是否做到位也一無所知。管理者只能每天疲于奔命,處理不斷出現的各種問題。
②機構臃腫,工作效率低。無法評估員工的工作績效。
③設備利用率低,不良品多、浪費大。人工費、電費高,原料損耗大,成本失控。
④經常出現模具損壞現象,導致生產計劃不能按期完成。
⑤物料管理混亂,經常出現缺貨導致客戶不滿意,或者多生產造成庫存積壓導致浪費。
⑥生產質量不穩定,經常出現批次退貨、交貨延期現象。
⑦沒有量化的管理數據,訂單已經交貨了多少?庫存成品及在制品數量有多少?每天生產數量是多少?原料耗用情況如何?庫存還有多少原材料?各種不良品的比例是多少?本月應該與客戶結算金額是多少?制品的成本是多少?等等,企業管理者不清楚,或者花費大量的人工去統計分析,得到的數據又不準確。
⑧大量的應收款及壞賬,造成企業經營出現嚴重困難,甚至由此而關門。⑨員工沒有進步和提高,人員流動而影響正常生產。
上一篇:輸送供料設備的結構和分類
下一篇:風力壓送式供料輸送設備